|
 |
石椒草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滇南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Shí Jiāo Cǎo
【別名】石椒(《滇南本草》),石交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石胡椒(《昆明藥植調(diào)查報告》),千里馬、羊不吃、九牛二虎草、羊膻草、銅腳一枝蒿、鐵掃把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石椒草的全株。夏季采收,除去泥沙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石椒草,又名:細葉石椒。 多年生草本。根圓柱形略扭曲,黃白色,有縱紋及黑色圓形小突起。莖直立,紫紅色。葉互生,2或3回3出羽狀復(fù)葉,偶有5出;總?cè)~柄長2~16毫米;小葉倒卵形至矩圓形,長3~5毫米,寬2~4毫米,先端渾圓或微凹,基部闊楔形,全緣,紙質(zhì),有透明腺點,柄短。聚傘花序,花小,白黃色;萼4裂,近圓形,中部以下合生;花瓣4,卵圓形,長約2毫米,薄膜質(zhì),有透明腺點;雄蕊6~8,長短相間,花絲分離,著生于肉質(zhì)環(huán)狀花盤的周閿;子房無柄,花柱短,單1,基部分離成4,柱頭頭狀。果由4個蒴果狀的果瓣所組成,成熟時果實無柄或具短柄。花期4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長于山野林邊。分布云南、四川西南部。
【性味】《滇南本草》:性溫,味苦辣,有小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 ①《滇南本草》;走經(jīng)絡(luò),止胸膈氣痛,冷寒攻心,胃氣疼痛,腹脹,發(fā)散瘡毒。 ②《云南中草藥》:祛風(fēng)燥濕,理氣鎮(zhèn)痛,消炎。治風(fēng)寒感冒,肺炎,支氣管炎,扁桃腺炎,腮腺炎,痢疾,血栓性脈管炎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6錢;研末,1~1.5錢。
【附方】治冷寒胃氣疼痛:石椒草不拘多少,連根葉為末,每服一錢五分,熱燒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