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交剪草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拼音名】Jiāo Jiǎn Cǎo
【別名】紅頭草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黃眼草科植物蔥草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Xyris pauciflora Willd.[X. formosana Hayata] 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蔥草,一年生簇生草本。葉狹線形,長7-20cm,寬1-3mm,先端短尖,邊緣有極微小的小齒。花葶近圓柱形,長20-70cm,頭狀花序卵形或球形,長6-15mm,寬6-12mm,苞片呈緊密的覆瓦狀排列,鱗片狀,近圓形或?qū)捖研危镔|(zhì),中部暗褐色而有光澤,邊緣較薄,色較淺,先端有一綠色的小突尖;萼片3,側(cè)生的2片萼片倒披針舟形,長3-5mm,透明,有棱脊,無毛,在內(nèi)的1片較大,風帽狀;花冠黃色,長約5mm,花瓣3,下部具爪;雄蕊3,貼生于花瓣;退化雄蕊3,花絲羽狀;花柱長絲狀,先端3裂。蒴果卵圓形,長約5mm。花期夏季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谷、田野、沼澤及稻田中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及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味苦;性寒
【功能主治】解毒殺蟲。主疥癬;痔瘡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;或煎水熏洗;或研末調(diào)搽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