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倒吊蠟燭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生草藥性備要》
【拼音名】Dǎo Diào Là Zhú
【別名】神仙蠟燭(《廣州植物志》),墨柱根、章表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夾竹桃科植物倒吊筆的根或莖。
【原形態】喬木,高約5~12米,有乳汁。葉對生;卵形至矩圓狀卵形,長8~12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闊楔形,兩面均被柔毛。聚傘花序長5~8厘米;萼5裂,里面有腺體;花冠粉紅而帶白或白色,高腳碟形,管田柱形,短,裂片5,矩圓形,長約1.5厘米,鱗片與花冠裂片對生的長約8毫米,3裂,與裂片互生的長約6毫米,2裂;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之頂,突出,圍繞花柱;心皮2,花柱線形。蓇葖圓柱形,長10~20厘米,直徑1~1.5厘米。種子線形,有豐富的白色種毛。花期6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園。分布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化學成份】根含氨基酸、有機酸、糖類。
【藥理作用】 倒吊筆根流浸膏對小鼠無祛痰、鎮咳作用,其煎劑作體外抑菌試驗,對常見呼吸道細菌沒有抑制作用。 同屬植物Wrightia tinctoria種子的水煎劑給人工發熱大鼠灌胃有明顯退熱作用,其強度大于醋柳酸。
【性味】 ①《本草求原》:淡,平。 ②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甘,涼。
【功能主治】 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根:煲酒治跌打。花(種毛):治刀傷。 ②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祛風濕,通經絡,散結化郁。治風濕性關節炎,腰腿痛,淋巴結結核,黃疸型肝炎,肝硬化腹水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;煎湯,1~2兩。
【臨床應用】治療慢性氣管炎:取倒吊筆根2兩,加水煎成40毫升,加糖分2次飯后服,10天為一療程。臨床觀察數十例,具有祛痰、鎮咳作用。但服藥后有惡心、嘔吐、頭暈等副作用;對血壓、心臟、肝功能、小便常規、白細胞無明顯影響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