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:本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ea oleracea L.的全草。夏秋季采收,略蒸或燙后,曬干。生用。
藥性類別:暫未分類
性味與歸經(jīng):味酸、寒。歸胃、大腸經(jīng)。
功能與主治:清熱解毒,止血。用于熱痢,血痢,火毒,癰疔,崩漏,產(chǎn)后出血過多,赤白帶下。
用法與用量:內(nèi)服,煎湯,9-30g(鮮品60-120g);外用搗敷或煎水洗。脾胃虛寒者及孕婦慎用。
貯藏:置干燥通風處。
臨床應用:
1.馬齒粥(《太平圣惠方》)治血。厚R齒菜2大握(切),粳米3合。以上水和馬齒菜煮粥,不著鹽醋,空服淡食。方中馬齒莧請熱解毒,止血,為君藥。
2.馬齒散敷方(《圣濟總錄》)治甲疽:墻上馬齒莧(陰干)30g,木香、丹砂(研細)、鹽(研細)各0.3g。上4味,除丹砂、鹽外、搗碎拌勻,于熨斗內(nèi),炭火燒過,取出細研,即入丹砂、鹽末,再研勻,旋取敷瘡上,日2-3度。方中馬齒莧請熱解毒,止血,為君藥。
3.(《實用中醫(yī)學》)治腸道輻射灼傷后,腹痛,下墜,大便帶膿血:馬齒莧30g,杭白芍15g,烏梅9g,白頭翁15g,槐角、地榆各9g,敗醬草30g,山楂15g,秦皮9g。水煎,每日1劑,日服2次。方中馬齒莧請熱解毒,止血,為君藥。
|